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佚名 > 《椒聊410186

《椒聊》

佚名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诚实高大而且忠厚良善。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注释

椒:花椒,又名山椒。聊:同“莍”,亦作“朻”、“梂”,草木结成的一串串果实。闻一多《风诗类钞》:“草木实聚生成丛,古语叫作聊,今语叫作嘟噜。”

蕃衍:生长众多。盈:满。升:量器名。

硕大:指身体高大强壮。无朋:无比。

且(jū):语末助词。

远条:指香气远扬。一说长长的枝条。条:长。

匊(jū):“掬”的古字,两手合捧。又,《周礼·考工记·陶人》疏引《小尔雅》云:“匊,二升。”亦通。

笃:厚重。形容人体丰满高大。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28-229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25-227

《椒聊》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经·唐风》第四篇,其创作背景历来说法不一。《毛诗序》和三家诗都以为是讽谏晋昭公,赞美曲沃桓叔势力盛大子孙众多的诗作;汉人应劭、第五伦则以为是赞美后妃多子的诗作。宋人朱熹以为“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诗序辨说》),后人多怀疑而不信序说。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28-229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25-227

《椒聊》鉴赏

  根据胡长青的说法,把此诗理解为赞美男子的诗应更为切合诗旨。他说,因为《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属于父系社会,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权威,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称赞子孙众多,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通观全篇,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况且“硕大无朋”“硕大且笃”,不是描绘妇女的词语。如果与《卫风·硕人》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

  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抒写景物之美。粗大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采摘下来,足有满满的一升。接着,以此为铺垫,以椒喻人,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比喻新奇、妥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后两句又回到了对花椒的抒写上,但因有了中间比喻部分的过渡,已不同于前两句的单纯起兴,而是比兴合一,人椒互化,前后呼应,对人物的赞美进一步深化,含蕴隽永,有余音袅袅之感。而语尾助词“且”的连用,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抒发,企慕之意,可谓一往情深。

  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只是调换了两个字,这种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复吟诵,可以收到一唱三叹、情意深致的艺术效果。此诗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比兴的运用,不但使诗的开篇较为自然,没有突兀感;而且以人所共知的美好事物喻人,较含蓄通俗地表现出被赞美主体的品性内涵,易于为人理解、认同。这在《诗经》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王逸《楚辞章》),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所普遍接受。

古诗文·看一看

城中答王东村家元孝送归中洲草堂之作兼示二三同志

陈子升明代

归心一发尉佗楼,一点晴烟见渡头。三径尚堪携客入,中洲曾是为谁留。

青含浦树喧黄鸟,绿遍江苗过白鸥。七十二峰无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庭院飞花

王猷南北朝

庭院春回白昼迟,飞花片片逐游丝。相看莫向风前舞,留得馀香扑酒卮。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

郑清之宋代

擘天滕六勇如貔,移下琼台扑凸奇。

老尽青山真是幻,从渠白战更无诗。

经桃花夫人庙

施肩吾唐代

谁能枉驾入荒榛,随例形相土木身。
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

在伯考试未归有怀

赵蕃宋代

木落山空君未归,我行江山几依依。

山空木落有佳处,政尔待君相发挥。

次韵监试潼川提刑张兵部有怀家山木犀

魏了翁宋代

形安宇泰即吾乡,花解随人到处黄。

何事归心起张翰,有来妙语出君房。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