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韩翃 > 《同题仙游观405606

《同题仙游观》

韩翃 韩翃唐代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同题仙游观》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注释

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

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宿雨:隔宿的雨。

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闲:一本作“开”。

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同题仙游观》鉴赏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观内观外的景色。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并描写了天气情况。颔联写观外秋夜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形象地展现了仙游观宁静娴雅的景色。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韩翃简介

唐代·韩翃的简介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的诗(171篇) 的名句(7条)

古诗文·看一看

忆西湖旧游

文同宋代

西湖晴碧晚溶溶,与客常来坐好风。

记得有人歌小玉,月明犹在画船中。

别饶子闻 其三

尹台明代

轺车戒严命,肃肃指南彊。念子远行迈,执手衢路旁。

拊剑激清瑟,悲歌慨以慷。矫矫云中鹄,翩翩厉鸣翔。

昆仑顶上放歌

冯其庸

三上昆仑意更赊,最高峰顶望中华。神州处处多佳气,目尽青天到海涯。

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

潘光祖

留台掌后大司徒,六府修明五典敷。弘济艰难承运泰,坐筹部伍息庚呼。

姬公未是明农日,疏传先怀止足图。人望九章嗟信宿,驾还三径理荒芜。

寿右丞相

冰壶

淳佑更兹第二春,顺开黄道对昌辰。

貔貅不动红尘骑,鸿雁于归青野人。

和陈蹇叔郎中乙已上元晴和

杨万里宋代

御柳梢头晚不风,官梅面上雪都融。

如何阊阖新春夜,顿有芙蕖满眼红。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