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全文译文注释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注释
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
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宿雨:隔宿的雨。
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闲:一本作“开”。
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鉴赏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观内观外的景色。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并描写了天气情况。颔联写观外秋夜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形象地展现了仙游观宁静娴雅的景色。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韩翃简介
唐代·韩翃的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171篇)〕
名人名言名句
-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宋代〕秦观: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出自〔宋代〕曾几: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出自〔宋代〕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出自〔宋代〕晏几道: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