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全文译文注释
译文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参考资料:
1、张厚余.太白诗传 下.吉林市:长春人民出版社,2005年:273页
鉴赏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959篇)〕
名人名言名句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出自〔宋代〕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自〔宋代〕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出自〔清代〕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