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丹阳送韦参军》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注释

参军:古代官名。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

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别:离别。

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

江:长江。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

悠悠:长久遥远。

参考资料:

1、刘丽君.唐诗三百首:哈尔滨出版社,2007.12:274

2、张学文.历代送别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9

3、张学文.历代送别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9

4、杨夫立,武红.唐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3年

《丹阳送韦参军》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无限思念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严维简介

唐代·严维的简介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的诗(68篇) 的名句(2条)

古诗文·看一看

震儿设教永平移家就养途中即事有作

孔继瑛清代

有子悲风木,饥驱到北平。移家聊远道,就食怅馀生。

载主亲封箧,栖神宛倚衡。同车频险阻,共命判幽明。

布袋赞

释惟一宋代

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

不是下生迟,嫌佛不肯做。

泛清波摘遍 咏沼内红鱼

陈维崧清代

吴娘水阁,几曲金塘,时听红鱼跳波响。翳然花竹,日高舟尾浮菰蒋。

妆台上。伤春天气,中酒心情,斜溜明矑还细相。照水钗倾,投饵鬟偏,几遍惆怅。

五月八日敝宅修会得春字

湛若水明代

盛夏郁郁苦炎氛,诸公一来满座春。翠筱炊烟浮杂俎,腐儒粗粝荐香蘋。

酒行未几起者半,会合况岂由乎人。欲托长歌歌不足,金兰为我尽殷勤。

颂古十七首

释师观宋代

唇上碧斑宾豹博,舌头当的帝都丁。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赠王别驾时署县有荐

卢龙云明代

才名共仰三川旧,治行咸推百粤先。郡以分猷看展骥,邑缘试剧待烹鲜。

霜含白简俱称最,春满黄堂各颂贤。珍重佩刀酬解赠,君家元沐主恩偏。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