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王勃 > 《早春野望409705

《早春野望》

王勃 王勃唐代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早春野望》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注释

旷:空阔。

潮:定时涨落的波涛,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岫(xiù):山峰。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有“云无心而出岫”之句。

边亭:报警的烽火台,晋张景阳《杂诗十首》有 “长镑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早春野望》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高宗乾封年间(666~667年)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

参考资料:

1、罗宗强等著.隋唐五代文学史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03月第1版:第61页

《早春野望》鉴赏

  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阔了,是横写。二句写山,青山苍翠,一片碧绿,是纵写。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后两句诗突出“他乡”二字,在天长地阔的春光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面对,此情此景类似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三、四句进一步写远望,特意点出“他乡”,后边才有了驿道“长亭”以及柳和花。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时节,也是游子思乡的最甚时节,何况又在早晨。诗写得含蓄美妙,情景交融。此诗与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相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漂泊他乡,望着眼前迷人的春景,思乡之情越发强烈,不禁发出春将归去,而人无归期的感叹。同样的感慨也出现在王勃的诗中,不同的是王勃比较含蓄,他只是客观地、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青岫、花树、边亭,但身在他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表现十分明显。因此杜甫的感叹也是王勃诗中的潜台词。

  这首小诗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诗人只是纵目远望,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诗浑厚开阔的气势,充满着淡淡的乡愁。此诗作者表现手法高明,诗人野望,首先看见江湖,青岫,但这不是野望的最终目的,因而诗人就登高极目瞭望,望见的只有“花树映边亭”。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描写了一望再望,可是思乡已从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间里反映出来了。

王勃简介

唐代·王勃的简介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的诗(86篇) 的名句(19条)

古诗文·看一看

齐天乐•庚申三月重过象坊桥

陈匪石近现代

番风过尽春如梦,纷纷坠红谁管。絮逐云飞,尘随马起,时霎轻寒轻暖。

经行未懒。正如血斜阳,凤城西畔。隔叶黄莺,数声啼破翠云晚。

瑞金县西池雙莲汪簿有诗见寄因以和之

金君卿宋代

惠政多应草木知,藕花呈瑞向西池。

雙红共蒂初含笑,众卉千名总合奇。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晁补之宋代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三月十八日水滨閒步 其二

杨慎明代

杨林今日是昭关,白首拘留未得还。渔父浣纱浑不见,断肠今古泪潺湲。

六祖赞

释法薰

腰石碓坊舂,不识一丁字。无树亦无台,犹传钵袋子。

采桑子 其二

赵文漪

春光暗把流年换,休解相思。红豆开时。好趁东风折一枝。

云涯望里长干路,乍怯单衣。细雨霏微。旧日池台燕未归。

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