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欧阳修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405861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棹:船桨。归棹:归船。

参考资料:

1、郁玉英 .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或为作者观有所感。时作者欧阳修景祐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参考资料:

1、郁玉英 .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鉴赏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欧阳修简介

宋代·欧阳修的简介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的诗(1116篇) 的名句(78条)

古诗文·看一看

元章赠兰

王十朋宋代

英英道山友,赠我深林芳。入室与俱化,同心如此香。

纫之可为佩,不采庸何伤。三复韩子操,援琴鼓扬扬。

夏日御园閒咏 其三

弘历

风槐烟柳绿成帷,影度纱棂午日迟。暂向几馀閒学草,偶因吟罢亦敲棋。

曲池新涨分鱼子,碧宇高空放鹤儿。最爱子西传好句,依稀山静小年时。

芦沟晓月图

陈高元代

芦沟桥西车马多,山头白日照清波。毡庐亦有江南妇,愁听金人出塞歌。

同孔加淳父诸君集时济山斋分赋得主人林馆秋

王懋明明代

寂寂扬雄宅,清凉几席虚。

萸香馈来酒,萤死读残书。

赠越僧

张元凯明代

飞锡常携海上霞,万松深处挂袈裟。孤云寄迹元无住,流水将心未有涯。

文字不曾离贝叶,因缘还出在莲花。来时一苇轻千里,何似吾家博望槎。

吴趋谣十二首 其十

张元凯明代

晨出逢宋朝,暮归见祝鮀。势位成泰岱,意气随清波。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