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吴涛 > 《绝句404710

《绝句》

吴涛宋代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绝句》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注释

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

春衫:单薄的春装。

试单:尝试着换上单衣。

怪来:惊疑。

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

作:起。

《绝句》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其弟吴沆的《环溪诗话》。当时诗人正在漂泊异乡,时已暮春,天气和暖,但仍有寒流袭身,作为游子,诗人看万物都富有情味,不免想起远在江西的老家,感于人事变幻,故作此篇。

参考资料:

1、胡小伟主编.中华五千年名诗一万首.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42

《绝句》鉴赏

  这首诗前两句以视觉角度展现暮春时的和丽景色,后两句以听觉角度从细处描摹气候转变。诗人善于捕捉细节,把难于表现的季候特征写得非常细腻。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并无深刻的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诗人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吴涛简介

宋代·吴涛的简介

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 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

的诗(6篇)

古诗文·看一看

又同黎明府游铜官山二首 其一

邓云霄明代

美人如玉树,作令得铜官。望气千峰紫,清谈六月寒。

讼庭多暇日,幽境洽馀欢。归路澄湖晚,仙城隔水看。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六十五

释函是明代

菊花开灿烂,溪水日潺湲。不睹黄云暗,焉知白露繁。

稻粱迟社燕,茗盌对山村。回首成衰迈,还应望石门。

归来

杨士奇明代

归来语向谁,白发故交稀。满目亭台好,伤心俗化微。

慌迷携鹤径,惭过钓鱼矶。童子何知我,犹嗤旧素衣。

送彭稚修之兰溪文学并寄胡元瑞

欧大任

一毡南去客为星,自爱名山手勒铭。叱石洞门含雨白,撷兰溪色入船青。

綵毫蚤擅词人赋,绛帐今传博士经。何可鸱夷无尔辈,浊醪应到子云亭。

入施州杂咏六首 其一

潘希曾明代

匹马空山日易移,裹粮篝火傍崖炊。谁言野食无供帐,鸟作笙箫树作帷。

庐山道中

董嗣杲宋代

叠叠苍峦别是天,往来即是地行仙。

拨云峰底落红雨,冷翠谷中浮紫烟。

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