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范云 > 《之零陵郡次新亭404671

《之零陵郡次新亭》

范云南北朝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之零陵郡次新亭》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注释

零陵:县名,属湖南省。次:停留。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南,即劳劳亭。

江干:江岸。干:水边。

天末:天边。

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沧流:青色的水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颿(fān):同“帆”。

《之零陵郡次新亭》创作背景

  南朝齐永明十年(492年),作者范云出使北魏,归来不久便被任命为零陵郡内史。此诗是他前往赴任,刚刚离开京城,在新亭止宿时所作。

参考资料:

1、颜邦逸.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85-87

《之零陵郡次新亭》鉴赏

  “江干远树浮”二句,粗笔勾画江天远望的视觉印象,顺便点题。开篇就是“远树”、“天际”,使诗人那极日远眺、思深虑远的意态跃然纸上。远处的树木随着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飘浮,这是一种艺术变形,是由舟中远望时动摇不定的视觉印象与若浮若现的身世之感交融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远烟孤起,是一个经过强化的画面。远烟,本来并不惹人注目,诗人不仅表现了它的存在,而且强调了它那孤独的升起,显然,这是孤身羁旅之情的外射。

  “江天自如合”二句,如果说前两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么这两句就是深入刻画的景象,表现着印象与感受的更深一个层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浑涵,远树如烟,虚实一体。诗人在物与己的对比关照中,强烈意识到天地的雄浑壮观和大自然的自在与和谐。

  “沧流未可源”二句,是画面绘事的最后一笔。诗句主要抒写去程邈远,难以预期,宦海浮沉,吉凶莫测的忧虑。其中不乏失落感和虚无感。与此同时,诗句也赞叹了大自然的无限壮阔,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积极高扬成分的折光。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写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诗人强调主观印象、独特感受。按照由景入情,由实入虚的脉络展开意境,两句一转,层次井然。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范云诗向有“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钟嵘《诗品》)之誉,此诗当之无愧。口语化的诗句,和谐的声韵,巧妙的对仗,读来有如流风回雪,轻便宛转。诗有凄婉之意,但因眼界高远,用笔遒劲,基本情调还是悲壮的。

范云简介

南北朝·范云的简介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的诗(54篇) 的名句(4条)

古诗文·看一看

寄江都路员外

徐铉五代

吾兄失意在东都,闻说襟怀任所如。已纵乖慵为傲吏,
有何关键制豪胥。县斋晓闭多移病,南亩秋荒忆遂初。
知道故人相忆否,嵇康不得懒修书。

初冬有事武闱登三山南楼眺望

卢龙云明代

一上层楼寓目宽,南中十月只轻寒。千山雨过林仍绿,万木霜催叶未丹。

骑射此时资讲武,蒐罗他日备登坛。汉家颇牧频推毂,须信封侯事不难。

五色鹦鹉

张穆明代

东溟千万里,诚许鸟中英。岂不能言累,徵从慧业生。

撩人低婍妮,饥啄谢凭淩。地僻无谈客,青窗感友声。

颂古二十四首

释胜宋代

有喝端如探竿草,无师血脉通红线。

当阳不识李将军,徒学穿杨一枝箭。

月下笛

张尔田近现代

太液澄波,愁红换了,败荷零露。凉蝉起舞。自窥人,耿无语。

看花长记经游地,但衰泪、风前几缕。怅哀鸿唳角,天涯残梦,旷望何许。

挽右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孙公二首 其一

刘摰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国贪黄发旧,身负赤松期。

人也将安仰,天乎不慭遗。延和听诏语,深见两宫悲。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