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贾岛 > 《寄朱锡珪403132

《寄朱锡珪》

贾岛 贾岛唐代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寄朱锡珪》译文及注释

译文

和谁一起漂泊,向来都是在古树中。在长江一带人们常月下垂钓,空旷的原野火点燃了风。

江南一带吞掉了楚国的一大片,闽山在大海从中。这时的帆船已经在水底了,波涛传达了屈原的意思。

注释

古木:古树。

旷野:空旷的原野。

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今洞庭湖一带。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

《寄朱锡珪》创作背景

  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文章提及的朱锡珪无相关记载。

《寄朱锡珪》鉴赏

  《寄朱锡珪》这首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之一。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文中“钓”、“烧”、“吞”、“厄”等字足以看出其字句上下工夫。

  “烧”字表现了在诗的意境营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贾岛诗中对于燃烧状态的表现就颇能反映这种特色。

  这首诗能充分体现贾岛尚意的特色,贾岛诗常从体认中来,所写之景并非盛唐诗人那种对自然或沉浸或相融的描绘,亦即贾诗在写景中少了情的因素,而采取远观的态度对所描绘的景致进行意念上的再加工,使之符合某种非凡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进而获得超人意表的审美感受。

贾岛简介

唐代·贾岛的简介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的诗(332篇) 的名句(12条)

古诗文·看一看

哭华姜一百首 其三十六

屈大均清代

怀中保子二龄馀,弄尔西窗旧读书。我指卿卿新画像,可怜未解泪沾裾。

穫稻 其一

屈大均清代

今岁愁咸早,秋分害早黏。无多遗穗在,妇子亦腰镰。

游灵山二首

袁燮宋代

何人题作一灵山,千古佳名不可刊。

欲识此声非浪得,试于高处一凭栏。

远色阁二首

郭印

遐观目力穷,莽苍云山碍。

傥知色非色,坐见六合外。

应天长 访板桥旧院遗址。用康伯可韵

周岸登近现代

絮云翳日,烟柳断肠,羁游怕寻芳路。徐步青溪,不见春波照窥户。

愁红舞,哀燕语。漫笑我、老怀空负。念佳丽,藉甚当年,忏情无绪。

送从弟筹任告成尉

许棠唐代

海上从戎罢,嵩阳佐县初。故人皆羡去,吾祖旧曾居。
地古多生药,溪灵不聚鱼。唯应寻隐者,闲寺讲仙书。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