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全唐诗》中,此诗题下注:一作“公无渡河”。据《乐府诗集》:“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这首《公无渡河》歌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的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像的,格外使人颤栗。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定要做无望之极的抗争。渡河,正是一个凝固了抗争的极致和死亡的瞬间的意象。不是每个人都会试图去探求和解读它,但是几乎每个读者都能直截感受到它的冲撞。唐代诗人中,李白、王建、李贺、温庭筠和王睿,都有以此题歌咏本事的作品。
温庭筠此诗前四句描述水势之浩大汹涌,中四句写弹箜篌者以哀声劝阻之语,后四句以浪漫色彩的写法推陈出新,在神力辅助之下渡河人终于如愿以偿。最可玩味者在后四句,个体力量到底渺小,弱势力量在强势力量面前应该相机而动,方可实现自身价值。
此诗在表达手法上可玩味的地方也多。温庭筠所用的手法和李白《公无渡河》诗是一样的,也就是由远景摄入,拉近到渡河一刻,然后及渡河之后事。温庭筠的描写不可谓不好,但是并不是高度个性化的。“请公勿渡”已经大大折损了语势,最后“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把惨痛死亡,消解为高蹈成仙,似乎想另开一层境界和遐想,却几乎把悲剧色彩全数抹煞。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341篇)〕
名人名言名句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出自〔宋代〕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出自〔宋代〕柳永: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自〔宋代〕欧阳修: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出自〔〕: 《击鼓》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自〔五代〕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出自〔宋代〕何梦桂: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