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全文译文注释
译文
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注释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乔木:高大的树木。
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
尽是:都是。尽,皆也。
冥冥:昏晦的样子。
重泉:黄泉,九泉,是人死后的归处。江淹《杂体诗》:有美人归重泉。
萧萧:象声词,指雨声。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鉴赏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2589篇)〕
名人名言名句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出自〔宋代〕苏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出自〔金朝〕元好问: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出自〔唐代〕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