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285篇)〕
名人名言名句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出自〔宋代〕王安石: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出自〔宋代〕吴文英: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出自〔唐代〕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出自〔宋代〕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