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出自〔宋代〕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全文译文注释
译文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注释
住:停,止,停留。
星星:头髮花白貌。
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第一、两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开头即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说春不甘和落花一样随水而去,了无踪迹,只好暂且作粘于泥上的飞絮。“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然在词人笔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飞絮尚可在泥上暂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辛弃疾简介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785篇)〕
名人名言名句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出自〔宋代〕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自〔五代〕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