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朱明王朝的象征。当清兵的铁蹄踏上十三陵之后,忠于朱明王朝的人上无不痛心疾首、难以接受此事实。当时,因抗清而身陷囹圄的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狱中含泪写下这首被人称作“绝笔’的词作。【疏星注:陈子龙从未进过监狱,这首词是和朋友倡和时所填。】故国之思,优愤之情溢于言表,结句更明确表达了期复明室的不可动摇的意念。【疏星注:陈子龙填此词时,对复国已经不存希望,也已失去不可动摇的信念,此词只是哀叹故国沦亡,亲友凋零。】全词凄怨激楚,悲愤填膺,与国变之前的作品显然大异其趣,足见作者词风在国破家亡后的转变。
陈子龙简介
明代·陈子龙的简介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29篇)〕
名人名言名句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自〔唐代〕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唐代〕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出自〔唐代〕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
出自〔宋代〕晏几道: 《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