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全文译文注释
译文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凤翘:凤形首饰。
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词或以为写隐秘的恋情,或以为悼亡,或以为咏物。端详词意,当以后者为是。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99页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秘恋之情的词作。
上片写一对恋人偷偷在竹林中幽会的情状。首句点出幽会地点,次句写二人相见后,心潮澎湃,相对垂泪。三四两句写幽会时难忘之事:恋人头上的凤翘碰到了青竹,发出动听的声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却。
下片写两人分别后,主人公独自一人时的情状。首二句写主人公欲以笔墨寄托情怀,结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鹦鹉向恋人传情达意,一举一动,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纳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诗(218篇)〕
名人名言名句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出自〔五代〕李煜: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出自〔宋代〕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出自〔清代〕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