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王维 >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410639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王维 王维唐代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

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

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注释

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吹角:军中吹响的号角声。动:惊动。行人:征人。

喧喧:喧闹,形容人多、嘈杂。

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黄河:水名,在唐肃州(今甘肃酒泉)附近。黄河一作金河。

陲(chuí):边陲,边地。

系:捆绑。名王:指匈奴首领。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25页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九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王维早年热衷政治,在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亲眼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以及出征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作者感同身受写这首诗。

参考资料:

1、王维孟浩然著.王维孟浩然诗精选精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第19页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早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他的边塞诗流露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描写了发生在边陲的一次战斗。“吹角”二句,先从行军写起。凌晨,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把他们从梦中催起。于是他们紧张地准备出发,“喧喧”二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他们起床后出发前紧张忙碌的热闹场面。“笳鸣马嘶乱”以下四句,具体写战斗的过程。当双方将要遭遇时,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但本句语义的重点在自己一方的“马嘶”。马的兴奋,正说明战士的兴奋。“争渡金河水”的“争”,写出了战士们人人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奋勇渡河,踊跃杀敌的激愤精神。“日暮”二句,写战斗一直紧张地进行着,直到太阳落到“沙漠边”,在那烟尘弥漫的战场上还传来战士的厮杀声,于此可见战斗的激烈。最后“尽系名王颈,归来见天子”写战斗取胜后,将士们凯旋而归的情景。他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然后带回来献给天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充满了积极报国奋发向上的情绪,流露了诗人前期较为进步的政治倾向和爱国热情,具有盛唐边塞诗激情满怀、催人振奋的时代特色。节奏鲜明,语言铿锵,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用凝练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的诗(353篇) 的名句(94条)

古诗文·看一看

寄荅子立董兄

边贡明代

书来休更问新衔,蹇命非才久自谙。游屐谩誇探虎窟,钓竿何用狎龙潭。

终知展季三宜黜,岂但嵇康七不堪。传语故交虚北望,已看华发住江南。

满江红

陆求可清代

蝶粉蜂黄,才过了、牡丹天气。朱槛外、石榴红绽,照人衣袂。

芳草堤边鸦影乱,垂杨岸上莺声碎。正新裁、纨扇手中携,槐阴憩。

恭和御制耕织图诗 其一

允祥清代

历历三时况,如陈《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绿畴边。

圣政先无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总向画图传。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

陈三立近现代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

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陆游宋代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

我老正须闲处著,白云一半肯分无?

寄吴信叟

郑刚中宋代

闻说吴郎入汉中,扫除亭榭祝东风。

三年不与故人醉,留取数枝桃杏红。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