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
mei

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诗文 > 柳永 >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403515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柳永 柳永宋代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雨过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静。天高云淡,微风细细。在这如水月光中,星光与之交相辉映,仿佛没有边际一般。书房中的冷气将梦打断,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来。来到台阶前。

月光高照。因为想念远方的妻子,远隔千里的音信在何处,同时望着天上的明月。尽凝视。寂寞无法入睡。天色将明,仍独自倚着阑干。

注释

佳人醉:词牌名,《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暮景:傍晚的景色。

萧萧:萧条,寂静。雨霁(jì):雨过天晴。

月华:月光。

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

银汉:银河。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

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

轩砌:屋前台阶。

素光:月光。

翠蛾: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泛指美女。

杳隔:远隔。音尘:音信,消息。

凝睇:凝望,注视。

厌厌:无精打采。

雕阑:用彩画装饰的阑干。

参考资料:

1、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29-131

2、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3-44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佳人醉》就是其中之一。观词中内容,此词应为早年远游时思念家室之作。

参考资料:

1、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3-44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鉴赏

  上片先写夜景。“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下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华”、“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瀚与无限。柳永是善于描写月色的,像流传千古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这首词则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词人的怀人之情。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过片首句继续写景,“素光遥指”,但“遥”字已透出念远怀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词人梦断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远在千里,音讯难通。一同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尘”的她显得若近若远,若即若离,这正契合了词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怅。接下来一句“相望同千里”,远承“月华”,近承“素光”,从双方着笔,同望明月,借月传情。典出自谢庄《月赋》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柳永不是苏轼,他是没有苏轼的旷达的,所以他“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一直注视着夜空中的明月,孤独惆怅,难以入眠,天色将明,仍独倚雕阑,其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

  全词以明月为主线贯穿情思,虽叙相思,却逸怀超尘,语言清雅,乃柳永词中之佳作。

柳永简介

宋代·柳永的简介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的诗(285篇) 的名句(46条)

古诗文·看一看

赠王广文还馀姚四首时广文以徵其伯父阳明先生像赞至 其四

林大春明代

五岳年来梦已虚,凭君犹自忆匡庐。归途倘过东林社,好寄渊明一纸书。

己未九日对菊大醉戏作四首 其三

袁凯明代

只今何处无黄菊,醉着茅茨有几人?贤妇稍能知此意,杀鸡为黍莫辞贫。

偈颂七十二首

释祖钦宋代

洪蒙未判绝疏亲,毕竟难将事理分。

夜半正明还不露,金刚脑后铁昆仑。

大名客舍

曹伯启元代

辞乡弹指浃旬过,谩拟长松带女萝。僧室梦回愁思冗,侯门食罢强颜多。

世途千里心如折,茅屋双亲鬓已皤。富贵本来勤苦得,不须弹铗动高歌。

绝交行

高斯得宋代

男儿独立天地间,太华绝尖一何陗。

子房不肯下萧曹,伯夷本自轻周召。

卜算子 漫兴

辛弃疾宋代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古诗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