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章节
mei

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 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页 > 古籍 > 太平广记诗人 >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金刚经)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金刚经)

李昉、扈蒙、徐铉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卢景裕 赵文若 赵文昌 新繁县书生 蒯武安 睦彦通 杜之亮 慕容文策 柳俭 萧瑀 赵文信 刘弼 袁志通 韦克勤 沈嘉会 陆怀素

  卢景裕  

  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初,为国子博士,信释氏,注《周易》、《论语》。从兄神礼,据乡人反叛,逼其同力以应西魏,系晋阳狱。至心念金刚经,枷锁自脱。齐神武作相,特见原宥。(出《报应记》)

  赵文若  

  隋赵文若,开皇初病亡。经七日,家人初欲敛,忽缩一脚,遂停。既苏云:被一人来追,即随行,入一宫城。见王曰:“卿在生有何功德?”答云:“唯持金刚经。”王曰:“此最第一。卿算虽尽,以持经之故,更为申延。”又曰:“诸罪中,杀生甚重。卿以猪羊充饱,如何?”即遣使领文若至受苦之处。北行可三二里,至高墙下,有穴,才容身。从此穴出,登一高阜,四望遥阔,见一城极高峻,烟火接天,黑气溢地。又闻楚痛哀叫之声不忍听,乃掩蔽耳目,叩头求出。仍觉心破,口中出血,使者引回见王曰:“卿既啖肉,不可空回。”即索长钉五枚,钉头及手足疼楚。从此专持经,更不食肉。后因公事至驿,忽梦一青衣女子求哀。试问驿吏曰:“有何物食。”报云:“见备一羊,甚肥嫩。”诘之,云:“青牸也。”文若曰:“我不吃肉。”遂赎放之。(出《报应记》)

  赵文昌  

  隋开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赵文昌忽暴卒,唯心上微暖,家人不敢敛。后复活,说云:吾初死,有人引至阎罗王所,王问曰:“汝一生已来,作何福业?”昌答云:“家贫,无力可营功德,唯专心持诵金刚般若经。”王闻语,合掌低首,赞言:“善哉!汝既持般若,功德甚大。”王即使人引文昌,向经藏内取金刚般若经。文昌向西行五六里,见数十间屋,甚华丽,其中经典遍满,金轴宝帙,庄饰精好。文昌合掌闭目,信手抽取一卷开看,乃是金刚般若。文昌捧至王所,令一人执卷在西,文昌东立,面经读诵,一字不遗。王大欢喜,即放昌还家。令引文昌从南门出,至门首,见周武帝在门侧房内,著三重钳锁,唤昌云:“汝是我本国人,暂来至此,要与汝语。”文昌即拜之,帝曰:“汝识我否?”文昌答云:“臣昔宿卫陛下。”武帝云:“卿既是我旧臣,今还家,为吾向隋皇帝说。吾诸罪并欲辩了,唯灭佛法罪重,未可得免。望与吾营少功德,冀兹福祐,得离地狱。”昌受辞而行。及出南门,见一大粪坑中,有人头发上出。昌问之,引人答云:“此是秦将白起,寄禁于此,罪尤未了。”昌至家得活,遂以其事上奏。帝令天下出口钱为周武帝转金刚般若经,设大供三日,仍录事状,入于隋史。(出《法苑珠林》)

  新繁县书生  

  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王李村,隋时有书生,姓苟氏,善王书而不显迹,人莫能知之。尝于村东空(“空”原作“室”,据明抄本改。)中四面书金刚般若经,数日便了,云:“此经拟诸天读诵。”人初不之觉也。后值雷雨,牧牛小儿于书经处立,而不沾湿,其地干燥,可有丈余,及暗,村人怪之。尔后每雨,小儿常集其中,衣服不湿。唐武德中,有异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金刚般若经,诸天于上设宝盖覆之,不可轻犯。”自尔于四周设栏楯,以阻人畜履践。每至斋日,村人四远就设佛供。常闻天乐,声震寥泬,繁会盈耳。(出《三宝感通记》)

  蒯武安  

  隋蒯武安,蔡州人,有巨力,善弓矢,常射大虫。会嵩山南为暴甚,往射之。渐至深山,忽有异物如野人,手开大虫皮,冐武安身上,因推落涧下。及起,已为大虫矣。惶怖震骇,莫知所为,忽闻钟声,知是僧居,往求救。果见一僧念金刚经,即闭目俯伏。其僧以手摩头,忽爆作巨声,头已破矣,武安乃从中出,即具述前事。又抚其背,随手而开,既出,全身衣服尽在,有少大虫毛,盖先灸疮之所粘也。从此遂出家,专持金刚经。(出《报应记》)

  睦彦通  

  睦彦通隋人,精持金刚经,日课十遍。李密盗起,彦通宰武牢,邑人欲杀之,以应义旗。彦通先知之,遂投城下,贼拔刀以逐之。前至深涧,迫急跃入,如有人接右臂,置磐石上,都无伤处。空中有言曰:“汝为念经所致,因得还家。”所接之臂,有奇香之气,累日不灭。后位至方伯,九十余终。(出《报应记》)

  杜之亮  

  隋杜之亮,仁寿中为汉王谅府参军。后谅于并州举兵反,败,亮与僚属皆系狱。亮惶惧,日夜涕泣。忽夜梦一僧曰:“汝但念诵金刚经,即此厄可度。”至晓,即取经,专诚习念。及主者并引就戮,亮身在其中,唱者皆死,唯无亮姓名。主典之者皆坐罚,俄而会赦得免。显庆中,卒于黄州刺史。(出《报应记》)

  慕容文策  

  慕容文策隋人,常持金刚经,不吃酒肉。大业七年暴卒,三日复活,云:“初见二鬼,把文牒,追至一城门,顾极严峻。入行四五里,见有宫殿羽卫,王当殿坐,僧道四夷,不可胜数。使者入见,文策最在后,一一问在生作善作恶,东西令立。乃唱策名,问曰:“作何善?”对曰:“小来持金刚经。”王闻,合掌叹曰:“功德甚大,且放还。”忽见二僧,执火引策。即捉袈裟角问之,僧云:“缘公持经,故来相卫,可随烛行。”遂出城门,僧曰:“汝知地狱处否?”指一大城门曰:“此是也。”策不忍看,求速去。二僧即领至道,有一横垣塞路,僧以锡扣之,即开,云:“可从此去。”遂活。(出《报应记》)

  柳俭  

  唐邢州司马柳俭,隋大业十年任岐州岐阳宫监。义宁元年,坐诬枉系大理寺。俭至心诵金刚般若经,有两纸未通,不觉眠睡。梦一婆罗门僧报云:“檀越宜诵经令遍,即应得出。”俭忽寤,勤诵不懈经二日,忽有敕唤,就朝堂放免。又俭别时,夜诵经至三更,忽闻有异香,散漫满宅,至晓不绝,盖感应所致也。俭至终,计诵经得五千余遍。(出《法苑珠林》)

  萧瑀  

  萧瑀,梁武帝玄孙,梁王岿之子。梁灭入隋,仕至中书令,封宋国公。女炀帝皇后,笃信佛法,常持金刚经。议伐高丽,不合旨,上大怒。与贺若弼、高颍同禁,欲置于法。瑀就其所,八日念金刚经七百遍,明日,桎梏忽自脱。守者失色,复为著。至殿前,独宥瑀,二人即重罚。因著《般若经灵验一十八条》,乃造宝塔贮经,檀香为之,高三尺。感一鍮石像,忽在庭中,奉安塔中,获舍利百粒。贞观十一年,见普贤菩萨,冉冉向西而去。(出《报应记》)

  赵文信  

  唐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暴死,三日后还苏。自说云:初死时,被人遮拥驱逐,同伴十人,相随至阎罗王所。其中有一僧,王先问云:“师在世修何功德?”师答云:“道徒自(明抄本“道徒自”三字作“贫道从”。)生以来,唯诵金刚般若经。”王闻此语,忽即惊起,合掌赞言:“善哉善哉!师审诵般若,当得升天,何因错来至此?”言未讫,忽有天衣来下,引师上天去。王复唤遂州人前曰:“汝在生有何功德?”其人报言:“臣一生以来,不读佛经,唯好庾信文章集。”王言:“庾信是大罪人,见此受苦,汝见庾信,颇识否?”答云:“虽读渠文章,然不识其人。”王即令引出庾信,乃见是龟身,王又令引去,少时复作人来,语云:“我为生时好作文章,妄引佛经,杂揉俗书,又诽谤佛法,谓言不及孔老之教,今受罪报龟身,苦也。”此人活已,具述其事,遂州人多好捕猎,及闻所说,共相鉴戒,永断杀业,各发诚心,受持般若,迄今不绝。(出《法苑珠林》)

  刘弼  

  唐刘弼,贞观元年任江南县尉。忽一日,有乌于房前树上鸣。土人云:“是乌所止为不祥。”弼闻之恐惧,思欲修崇功德,不知何者为胜。夜梦一僧,偏赞金刚般若经,令诵百遍。及寤,依命即诵至百遍。忽有大风,从东北来,拔此树,隔舍遥掷巷外,其拔处土坎,纵广一丈五尺。察暴风来处,小枝纤叶,并随风回靡,风止还起如故。乃知经力不可思议。(出《法苑珠林》)

  袁志通  

  唐袁志通,天水人,常持金刚经。年二十,被驱为军士,败走岩崄,经日不得食。而觉二童子,持满盂饭来与之。志通拜,忽然不见,既食讫,累日不饥。后得还乡,贞观八年病死,两日即苏,曰:“被人领见王,王问在生善业,答云:‘常持金刚经。’王甚喜曰:‘且令送出。’遂活。”(出《报应记》)

  韦克勤  

  唐韦克勤少持金刚经,为中郎将,从军伐辽,没高丽。贞观中,太宗征辽,克勤少持金刚经,望见官军,乃夜出投之。暗不知路,乃至心念经,俄见炬火前导,克勤随火而去,遂达汉军。(出《报应记》)

  沈嘉会  

  唐沈嘉会,贞观中任校书郎,以事配兰州。思归甚切,每旦夕,常东向拜太山,愿得生还,积二百余日。永徽六年十月三日夜,见二童子,仪服甚秀,云是太山府君之子,府君愧公朝夕拜礼,故遣奉迎。嘉会云:“太山三千余里,何能可去?”童子曰:“先生闭目,勿忧道远。”即依其言,瞬息之间便到,宫殿宏丽,童子引入谒拜。府君即延入曲室,对坐谈笑,无所不知,谓嘉会曰:“人之为恶,若不为人诛,死后必为鬼得而治,无有徼幸而免者也。若日持金刚经一遍,即万罪皆灭,鬼官不能拘矣。”又云:“前府君有过,天曹黜之。某姓刘。”嘉会亦不敢问其他也。尝与嘉会双陆,兼设酒肴。嘉会起,于小厅东见姑臧令慕容仁轨执笏端坐,云:“府君帖追到此,已六十日,未蒙处分。”嘉会坐启府君,便令召仁轨入,谓曰:“公县下有妇人阿赵,被县尉无状拷杀,阿赵来诉,遂误追公。”庭前有盆水,府君令洗面,仍遣一小儿送归。嘉会亦辞。复令二男送。凡在太山二十八日,家人但觉其精神昏昧,既还如旧。嘉会话仁轨于众,长史赵持满令人验之,无不同。自此常持金刚经,遇赦得归。(出《报应记》)

  陆怀素  

  唐吴郡陆怀素,贞观二十年失火,屋宇焚烧,并从烟灭,惟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独存。函及标轴亦尽,惟经字竟如故。闻者莫不惊叹。怀素即高阳许仁则妻之兄也,仁则当时目睹,常与人言之。(出《冥报记》)

译文及注释

  卢景裕 赵文若 赵文昌 新繁县书生 蒯武安 睦彦通 杜之亮 慕容文策 柳俭 萧瑀 赵文信 刘弼 袁志通 韦克勤 沈嘉会 陆怀素

  卢景裕  

  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结果枷锁自己脱落。齐神武作宰相,特意地宽恕了他。

  赵文若  

  隋朝的赵文若,在文帝开皇初年病亡。停了七天,家人才欲入殓。忽然文若腿收缩了一下,就停了下来。苏醒之后说:他被一个人追捕,就跟着他走,进入一座宫城。看见一个君王问他:“你在人间有什么功德?”答道:“就是念金刚经。”君王说:“这是最主要的,你的寿命虽然已尽了,因为你念金刚经的缘故,我再为你延长寿命。”又说:“许多罪中,数杀生为最严重。你用猪羊来填饱肚子,难道不是大罪吗?”于是就派使者领文若到受苦的地方。向北走了三二里路,到了高墙的下面,有一个洞穴,仅容纳一人,跟着从这个洞出去,又登上一个高坡,四下远望,看见一座极高峻的城,那里烟火连天。黑气布满地面。又听到凄楚痛苦的哀叫声,不忍再听。于是就捂着眼睛,堵着耳朵。叩头而请求出去。他仍感到心痛,口中吐出鲜血。使者领着他回去见君王,王说:“你既然杀生吃肉,不可以不受惩罚就回去。”于是就拿出五枚长钉,钉在头、手和脚上,痛疼难忍。文若复活后从此专心念经,更不吃肉。后因公事到驿站,忽然梦见一青衣女子向他哀求。他问驿吏道:“你们给我准备了什么吃的?”回答说:“准备了一只羊,很肥嫩。”文若追问,驿吏说:“是一只青色的母羊。”文若说:“我不吃肉。”于是赎回了羊放了它。

  赵文昌  

  隋朝开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赵文昌忽然暴死,唯独心上稍微温暖。家人不敢入殓,之后又活了。说:“我当初死时,有人领我到了阎罗王的住处。阎王问我:“你一生来,作了什么福事?”答道:“家里贫穷,无有能力可以建立功德。只是专心致志地念金刚般若经。”阎王听了这些话,合掌低头,赞扬说:“很好。你已念般若经,功德很大。”阎王就派人领文昌,向经藏内取出金刚般若经。文昌向西走了五六里,看见几十间房子,非常华丽。房子里经典很多,金轴宝套,装饰非常好。文昌合掌闭眼,随手抽出一卷打开看,乃是金刚般若经。文昌捧到阎王的住处,让一个人拿卷在西面,文昌站在东面,面向经书诵读,一字不漏。阎王非常高兴,就放文昌回家。令让文昌从南门出去。到了门口,看见周武帝在门侧的房内。被锁着三重钳锁,叫文昌说:“你是我本国的人,暂时来到这里,我要和你说话。”文昌立即拜见。武帝说:“你认识我吗?”文昌答道:“我过去当过陛下的侍卫。”武帝说:“你既是我过去的臣子,现在回家,替我向隋皇帝说明,我许多罪过都能辩解明白,唯独消灭佛法的罪重,不能够赦免,望隋帝给我建立小小的功德。希望通过这些善事保祐,使我能够离开地狱。”文昌接受嘱托而走。等到走出南门,看见一个大粪坑中,有一个人的头发浮在上面,文昌问引路的人,答道:这是秦国大将白起,被囚禁在这里,罪恶未了。文昌到家后才复活。就把这些事奏于皇上,皇帝命令天下的人按人丁出钱为周武帝转金刚般若经。设立三日的大祭,并记录下了这些事,写入隋史之中。

  新繁县书生  

  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王李村,隋朝时有个书生,姓苟,擅长王羲之的书法而不去显露,因此没有人知道他有这个本事。曾在村东头野外的空间四面凌空虚写金刚般若经。几天就写完了。他说,这是写给天上的神仙来念的。当初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正赶上雷雨天,放牛的小孩在写着经书的地方站着,却不沾湿衣服,脚下也是干爽的,可能有一丈方圆。等到黑天,村人感到奇怪。之后每当下雨,小孩常常聚集在那里,衣服不湿。唐高祖武德年间,有一个外地来的和尚告诉村里人说:“这个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经,诸天神在上面设宝盖覆盖着它。不可以轻易冒犯。”从此就在这地方周围设置栏杆。来阻止人畜的践踏。每当到了斋戒日,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设供祭佛,能常常听到天空中有音乐声。声音震动苍天,响而震耳。

  蒯武安  

  隋朝蒯武安,是蔡州人。他臂力过人,擅长射箭,常常射老虎。正赶上老虎在嵩山以南行凶,前去射虎。快到深山时,忽然有一个怪物象野人一样。用手撕开老虎的皮,罩在武安的身上,又把他推下深涧。等到他起来,已经变成老虎了。他非常惊慌害怕,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听到钟声,知道是和尚住的地方,就去求救。果真看见一和尚在念金刚经,他就闭着眼睛趴在那里。那个和尚用手摸他的头,忽听一响巨响,头已破了,武安才从中露出,就把前面的事全告诉和尚。和尚又抚摸他的脊背,便随手而开,武安才完全露出来了,全身的衣服都在,只是有些老虎的毛,大概是先前长疮的地方粘的毛。从这以后他便出家,专心念金刚经。

  睦彦通  

  睦彦通是隋朝人,虔诚地念诵金刚经,每天学习十遍之多。当时李密造反,彦通守卫武牢关。城里的人欲杀他,来响应义军。彦通事先知道了这件事。急忙出城。贼众拔刀来追赶他。到了深涧前,被迫急忙跳入涧中,他感到好象有人拉住他的右臂,把他放在磐石上。他一点也没有受伤。天空上有人说:“你因为念经才能得救,得以回家去。”他被拉住的那个右臂,有奇异的香气,多日不消散。以后爵位到方伯,九十多岁才死。

  杜之亮  

  隋朝杜之亮,文帝仁寿年间做了汉王谅的参军。后来谅举兵在并州谋反,失败。亮和他的同僚等都被抓进监狱里,亮惶慌害怕,整天的哭泣流泪。忽然夜里梦见一个和尚说:“你只要念诵金刚经,就可免除这种厄运。”到了天亮,亮就拿来经书,专心致志诵读学习。等到和首犯准备受刑时,亮也在当中。点到名的都处死,唯独没有念到亮的姓名免去了一死。主持典刑的人都被罚,后来赶上大赦又把杜之亮放了出来。到了唐高宗显庆年间,在黄州刺史的任上才死去。

  慕容文策  

  慕容文策是隋朝人,常常念金刚经,不吃酒肉,隋炀帝大业七年突然死去了。三天后又活了过来。说:“当初看见两个鬼,手拿文书,捉他到一城门,看管他们都非常严厉,入城走了四五里路,看见有一座宫殿有兵把守着,阎王正坐在大殿当中。和尚、道人等众人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使者进入拜见,文策跟在最后。阎王一个一个问拘来的人生前作的善恶等事,然后叫他们站在东西两边。这时才喊到文策的名字,问他说:“你做了哪些好事?”文策回答说:“我从小就念金刚经。”阎王听后,拍手称赞说:“功德很大,暂且放你回去。”忽然看见两个和尚,举着火把领着文策。文策就抓住和尚衣角问他。和尚说:“因你念经,因此来护卫你。可随着火把走。”就出了城门。和尚说:“你知道地狱在哪里吗?”然后指着一个大城门说:“这就是。”文策不忍看,请求快离开。两个和尚就领他到了路上,有一堵墙堵住了去路。和尚就用锡杖敲打墙,墙就打开了。和尚说:“可以从这里出去。”于是文策又复活了。

  柳俭  

  唐代邢州司马柳俭,隋炀帝大业十年时曾任岐州岐阳宫监。隋恭帝义宁元年,冤枉他犯了诬告罪而被押在大理寺。柳俭虔心诵读金刚般若经,有两页没有读完,不知不觉睡着了。梦见一个印度和尚告诉他说:“施主诵读经书应当从头到尾读完,就能够得到释放。”柳俭醒来,勤奋不懈地诵经。又过了两天,忽然又有令下,就在朝堂上放了他。柳俭在离别时,当夜诵读经书到三更时分。忽然闻到有奇异的香味,充满牢房,一直到早晨也不断,大概是感动上天所造成的。柳俭一直到死,共诵读经书五千多遍。

  萧瑀  

  萧瑀,是梁武帝的重孙子,梁王岿的儿子。梁灭亡后归顺隋朝,官到中书令,封为宋国公。他的女儿是隋炀帝的皇后,他诚笃信奉佛法,常常念诵金刚经。因商议讨伐高丽,不附合皇帝的旨意,皇上大怒,和贺若弼、高颍一起被囚禁,想要置之于法。萧瑀在监牢中。八天念金刚经七百遍。第二天,枷锁忽然自己脱落,看守的人大惊失色,又给他带上,等到了金殿上,唯独宽恕了萧瑀,那两个人就受了重罚。于是萧瑀写了《般若经灵验一十八条》,还建宝塔贮藏经书。塔用檀香木造成,高三尺。感召来一黄铜佛像,落在院子里,把这佛像也安放在塔中,获得佛骨一百粒。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看见了普贤菩萨,从塔中出来慢慢地向西而去。

  赵文信  

  唐朝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忽然暴死,三天后复苏。自己说:“当初死的时候,被人簇拥着驱赶着,与同伴十人,相随来到了阎罗王的地府。其中有一个和尚,阎王先问道:“师傅在世修行什么功德?”和尚答道:“贫僧出生以来,专一诵读金刚般若经。”阎王听到这些话,忽然惊起。拍手赞道:“太好了,太好了!师傅认真诵读般若经,应当升天,为什么错走到这里来?”话没说完,忽然有天衣使者下来,接引和尚上天去了。阎王又叫遂州人上前说:“你在人世有什么功德?”赵文信答道:“我一生不读佛经,只喜好庾信文章集。”阎王说:“庾信是个大罪人。现正在这里受苦,你看见庾信,能认识吗?”回答说:“虽然读他的文章,然而不认识这个人。”阎王就叫人领出庾信。才看见是个乌龟的身子。阎王又叫领回去。不一会又变作人来,说道:“我是活着的时候喜好作文章。乱引佛经,杂揉世俗的书,又诽谤佛法。说佛教赶不上儒教和道教,现在受罪报为龟身,很苦。”文信复活之后,把所遭遇的全部讲述出来。遂州人很喜欢打猎,等到听说之后,互相为鉴,永远断绝杀生的事。各发诚心,信佛诵读般若经,到现在也不停止。

  刘弼  

  唐代刘弼,贞观元年任江南县尉。忽然有一天,有只乌鸦在房前的树上鸣叫。当地人说:“这乌鸦停落的地方是不吉祥的。”刘弼听说恐惧害怕,想要建立功德,不知道做什么最好。一夜梦见一个和尚,只是赞颂金刚般若经。让他诵读一百遍。等到刘弼醒来,按照和尚的话就诵读到一百遍。忽然刮起大风,从东北来。拔掉了这棵树,隔着房舍远远扔到村外。那个拔掉树的地方的土坎,长宽一丈五尺。看那风暴来的地方,小枝细叶,一起随着风飘舞,风停止之后复原象当初那样,才知道经书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袁志通  

  唐朝袁志通,是天水人,常常念金刚经,年龄二十岁。被抓去做了军士,失败逃跑到山岩险峻处,整天没有吃东西。却看见了二位童子,拿着满满的一碗饭来给他,志通拜谢,忽然间二童子不见了,就吃了饭,结果几天也不饿。以后回到家乡。贞观八年病死,两天后就复苏说:“被人领着拜见阎王,阎王问在人世做的好事,我答道:‘常念金刚经’。阎王很高兴地称许我,并且下令送回去,于是我就活了。”

  韦克勤  

  唐韦克勤从少年开始念金刚经,长大后做了中郎将,从军攻打辽国,失散在高丽。贞观年间,太宗征辽,克勤看见了官军,就连夜出城投奔汉军。天黑看不见去路,于是诚心念经,不一会看见火炬在前引导,克勤便跟着火炬而走,终于到达汉军。

  沈嘉会  

  唐朝沈嘉会,贞观年间任校书郎。因犯罪发配兰州。思归的心切。每天的早晚,常常向东拜泰山,愿能活着回去,一直过了二百多天。永徽六年十月三日夜,梦见二个童子,仪表服饰很美,说是泰山府君的儿子。说:“府君感谢你早晚礼拜,所以派遣我们来迎接你。”嘉会说:“泰山三千多里,怎么能去呢?”二童子说:“先生闭上眼睛,不要担心路远。”嘉会就按他俩说的那样,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宫殿宏伟华丽,童子领他进入拜见府君,府君就延请他进入密室,对面坐着谈笑,府君学识渊博没有不知道的事。对嘉会说:“人做恶,如果不被人杀,死后也一定会得到鬼的惩治,没有能侥幸而赦免的。如果每天能念金刚经一遍,所有的罪过就都没有了,鬼就不能拘捕你了。”又说:“先前的府君有罪,天曹把他罢免了。我本人姓刘。”嘉会也不敢再问其他的事。曾和嘉会打双陆,并且摆设酒宴。嘉会站起来,在小厅的东面看见姑臧县令慕容仁轨捧着笏板端坐在那里,说:“府君用帖子拘拿我到这里,已经六十天了,还未处理。”嘉会回来坐下后禀告府君。府君就叫仁轨进来,对他说:“你的县里有个女人叫阿赵,被县尉毫无理由地拷打致死,阿赵到阴司告状,就错把你拘来了。”院子里有一盆水,府君让仁轨洗了脸,叫一个童子送仁轨回去。嘉会也就告辞,又令二个童子送他。一共在泰山二十八天。同伴们只觉得他的精神恍惚。苏醒之后和先前一样。嘉会把仁轨的事告诉大家,长史赵持满让人验证,果然是这样。从此嘉会每天念金刚经,后来遇赦回乡。

  陆怀素  

  唐朝吴郡的陆怀素,他家在贞观二十年失火。房屋被烧毁,一齐化为灰烬。只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没有被烧掉。装经的匣子和装经的轴也都烧完了。唯独经字却象先前一样。听到的人没有不惊讶叹服的。怀素就是高阳县许仁则的妻子的哥哥,许仁则当时亲眼看见,常常说给别人听。

参考资料:
1、佚名.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zhibu/0401/01tpgj/104.htm

小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