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之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例子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下卷:“蛮触之争,要于兴、观、群、怨,丝毫未有当也。”
基础信息
拼音mán chù zhī zhēng
注音ㄇㄢˊ ㄔㄨˋ ㄓ ㄓㄥ
感情蛮触之争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近义词蛮触相争、蛮争触斗
英语a worthless death struggle over a trifling matte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金戈铁马(意思解释)
- 杀人不眨眼(意思解释)
- 迩安远至(意思解释)
- 畏缩不前(意思解释)
- 用智铺谋(意思解释)
- 多才多艺(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肝胆过人(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苦口之药(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亲上成亲(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敲诈勒索(意思解释)
- 花言巧语(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蛮触之争的意思解释、蛮触之争是什么意思由崈庆美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连绵不绝 | 连续而不中断。 |
天经地义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手下留情 |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
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三三两两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怜香惜玉 | 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乱作一团 |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
牛星织女 | 即牛郎织女。 |
有风有化 | 谓有教育意义。 |
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