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例子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基础信息
拼音lǐ yí zhī bāng
注音ㄌ一ˇ 一ˊ ㄓ ㄅㄤ
繁体禮儀之邦
感情礼仪之邦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辨形“邦”,不能写作“帮”。
近义词友好邻邦
英语a state of ceremoni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老马识途(意思解释)
- 嘘寒问暖(意思解释)
- 轮焉奂焉(意思解释)
- 隔靴搔痒(意思解释)
- 鸥鸟不下(意思解释)
- 人面兽心(意思解释)
- 多谋善虑(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形影相随(意思解释)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困兽犹斗(意思解释)
- 沉鱼落雁(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凤友鸾交(意思解释)
- 久假不归(意思解释)
※ 礼仪之邦的意思解释、礼仪之邦是什么意思由崈庆美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歌莺舞燕 |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
强中自有强中手 |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
残花败柳 |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百川归海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单刀直入 |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弥留之际 |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
一棍子打死 |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强颜欢笑 |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
步步深入 |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 |
丹书铁契 |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连抵其隙 | 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
马龙车水 |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