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衅而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衅:缝隙,裂痕。瞄准敌人的空隙进行进攻。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
例子《辽史·太宗记》:“未可轻举,观衅而动可也。”
基础信息
拼音guān xìn ér dòng
注音ㄍㄨㄢ ㄒ一ㄣˋ ㄦˊ ㄉㄨㄥˋ
繁体觀衅而動
感情观衅而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观衅伺隙、伺机而动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及时应令(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普天同庆(意思解释)
- 见多识广(意思解释)
- 恶衣恶食(意思解释)
- 存而不议(意思解释)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释)
- 扬幡擂鼓(意思解释)
- 材轻德薄(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雷霆万钧(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驰魂宕魄(意思解释)
※ 观衅而动的意思解释、观衅而动是什么意思由崈庆美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李代桃僵 |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
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供不应求 |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风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丰功伟绩 |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人尽其才 |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