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鼐调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出处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例子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nai diào hé
注音ㄉ一ㄥˇ ˙ㄋㄞ ㄉ一ㄠˋ ㄏㄜˊ
繁体鼎鼐調咊
感情鼎鼐调和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木本水源(意思解释)
- 薪贵于桂(意思解释)
- 褒善贬恶(意思解释)
- 陈言务去(意思解释)
- 饥肠辘辘(意思解释)
- 下临无地(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男大当婚(意思解释)
- 似曾相识(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老牛舐犊(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释)
- 孤注一掷(意思解释)
- 意惹情牵(意思解释)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释)
- 翼翼飞鸾(意思解释)
- 变态百出(意思解释)
- 恩重如山(意思解释)
- 为万安计(意思解释)
- 角巾东路(意思解释)
※ 鼎鼐调和的意思解释、鼎鼐调和是什么意思由崈庆美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吉星高照 |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苦思冥想 |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珠联璧合 |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烟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对牛弹琴 |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
留恋不舍 |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
钜学鸿生 | 学识渊博的人。 |
双管齐下 | 管:笔;齐:同时。双手执笔同时作画。比喻为达到某个目的同时采取两种措施或同时做两件事情。 |
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岂有此理 |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 |
连篇累牍 | 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
蹊田夺牛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
旧爱宿恩 | 旧:已往;宿:通“夙”,平常。以往的眷爱和恩情。 |